第一讲 绪论 沟通心理学的动力学源流与实战价值第一讲 单元测验1、因为有很多人都能做( ),只不过他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
A、老师
B、学生
C、心理医生
D、助人者
2、平时也希望大家在运用沟通心理学理论,不要变成一个( )
A、照本宣科的人
B、过于僵化的人
C、人云亦云的人
D、野蛮分析家
第一讲 单元作业1、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见人即分析,觉得这个是强迫症,那个是抑郁症,另外的人是恐惧症,如此分析,不但会让我们成为“分析狂”,也容易让人对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产生误解。试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成为心理“野蛮分析家”?
第二讲 沟通交流中的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解析——团体中的攻击无意识与防御机制第二讲 单元测验1、其实很多时候,你和别人发生冲突目的是为了( )
A、了解他
B、攻击他
C、接近他
D、发现他
2、我爱你也不是因为你,我恨你也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过去的( )
A、故事
B、经历
C、情结
D、不快
3、钻山洞,在黑乎乎的草丛里爬来爬去,他们形成了一种我们在心理学上讲的( )
A、直觉
B、错觉
C、感觉
D、空间知觉
4、因为你付出了,因为做家务的这种先天条件,你反倒反而可能激发男人的( )
A、创伤情结
B、攻击情结
C、内疚情结
D、无意识情结
5、女性因为她有很多的顾虑,所以( ),一不留神,( )
A、你不理解我,我就认了
B、你不为难我,我就为难你
C、你为难我,我还为难我自己
D、你不理解我,我就理解我自己
6、一个越是对这个女人是否是否真正属于我自己( )的男人,在潜意识当中就具备了,至少有这样一种可能,什么可能呢?( )当然也许一生都没有被引发出来。
A、不清楚 非常珍惜
B、不明白 忽视
C、不自信 家庭暴力
D、心存疑问 怀疑女人不爱自己
第二讲 单元作业1、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可是,为什么你会没来由地发脾气呢?它的心理动因是什么?如何消解呢?
第三讲 沟通交流中的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解析——社会禁忌与沟通主体第三讲 单元测验1、我们真的想能够洞察对方内心的话,首先你必须能够真正接纳对方内心很( )
A、善良、内疚
B、情结、创伤
C、攻击性、破坏性
D、早期经历、家族无意识
2、这个拖沓是什么呢?首先是我们自己在和他们保持一种( )
A、共识
B、联系
C、理解
D、隔离
3、为什么你会莫名其妙地不喜欢一个人呢?原因在哪里呢?事实上他可能就是你不喜欢的那种( )
A、人
B、欺骗过你的人
C、人格类型
D、拼爹的人
4、当孩子想形成这样一种( )的时候,他(她)就需要这样一个安全的空间
A、信任
B、认可
C、自我隐私感
D、关心
5、即便如此,你很多时候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要把你所有的第一印象都重新排开处理一遍,为什么?因为你没有( )
A、足够的勇气
B、充分的思考
C、足够的时间
D、合适的机会
6、客体往往它其实更是一种( )的东西
A、自我发现
B、自我救赎
C、情感投射
D、体验
第三讲 单元作业1、当出现“老少恋”、“忘年恋”等社会现象,有人不明就里,有人觉得匪夷所思。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看,这些现象背后都可能有“创伤文化”或者“伤痕文化”的影子。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群体迁徙的过程可能会给个体和群体带来心理的冲突、行为的代价。结合“伤痕文化”,谈谈爱上一个人和爱上一个时代应该如何理解?
第四讲 心理动力学视角下社会沟通的行为结构——团体责任与信任的再构建第四讲单元测验1、从一个诞生生命过程来说呢,( )
A、生而孤独
B、风险很大
C、雌雄是同体的
D、母亲非常伟大
2、当他心中有( ),不想再向前走,但是又有点难以自控的时候,有些比较理性的,或相对比较理性的男士,开始主动地( )
A、内疚感、主动示弱
B、犹豫、回避冲突
C、犹豫、示好
D、内疚感,示弱
3、他和母亲像长在一块儿一样,是一种( ),虽然他偶尔会( )出去,但是又回来。
A、依恋关系、逃离
B、雌雄同体关系、分裂
C、共生关系、分离
D、合理化冲突,逃离
4、母爱( )
A、伟大
B、泛滥
C、无原则
D、控制欲强
5、为什么是温柔的陷阱呢?就是,它不是一下子在你面前呈现的,而是慢慢的( )
A、影响你的
B、渗透的
C、暗示给你的
D、合理化的
6、什么叫独立?有( )充分利用,没有( )再靠自己。
A、机会,机会
B、资源,资源
C、能力,能力
D、实力,实力
7、有善心,还要( )
A、善于辨别
B、有智慧
C、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D、善于利用资源
8、(丈夫去世,抛下孩子寻死),所以说这种爱本身就是一种( ),或者说就是一种( )
A、付出、无原则的善良
B、施虐、无原则的善良
C、剥夺、变相的控制
D、隔离、分离焦虑
第四讲 单元作业1、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不易,赚钱辛苦,因为信息变更速度快捷的时代,知识不更新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同样都辛苦,为什么有人总觉得自己的钱是血汗钱,别人的钱是不义之财呢?
第五讲 心理动力学视角下社会沟通的行为结构——宽容与接纳第五讲 单元测验1、仅仅从一个小小的家庭来追溯一个人的心理问题的原因,这其实还是比较( )的。
A、草率的
B、简单的
C、狭隘的
D、武断的
2、你真不不想失去一个朋友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呢?你记住( ),忘记( )
A、他对你说过的好话、他对你说过的坏话
B、他不仅仅是你的朋友、他只是你的朋友
C、他的问题、他的意见
D、他对你的好、你对他的好
3、事实上( )的出现是为了缓解( )所造成的生命代价
A、语言、肢体冲突
B、工具、战争
C、互动、怀疑
D、宗教、信仰缺失
4、有时似乎( )和( )是一回事
A、冲突、接触
B、理想、信念
C、危机、机会
D、心理、生理
5、陌生人进入陌生世界,因为专业已经成为一种( )
A、设置
B、界限
C、垄断
D、隔离
6、当流言这样一种信息如果与( )结合的时候,就容易形成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在社会心理学里经常讲,叫做( )。
A、群体无意识、集群的冲动
B、谎言、反社会人格
C、本能、角色丛
D、群体规则、隔离
第五讲 单元作业1、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女性追求个性自由的趋势不可逆转,离婚率不断增加的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离婚是否一定会伤害到孩子?
第六讲 心理动力学视角下社会沟通的行为结构——社会行为与社会人格第六讲 单元测验1、正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很多事物它本身的含义,这些事物就有了( ),反过来这些( )的客体又会陪着我们渡过慢慢长夜。
A、生命,生命
B、意义,意义
C、价值,价值
D、表象,表象
2、你的记忆要么是通过压缩图片的方式来记忆,或者是通过( )来记忆。
A、本能
B、潜意识
C、创伤
D、逻辑结构
3、回到家里这样一个减压的状态,或者说一个( )的状态,恰恰证明了家庭的重要性。
A、充满张力
B、减压阀
C、光环效应
D、自我
4、心理学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写过这样一本书( )
A、《羡慕与妒忌》
B、《攻击与隔离》
C、《职场无意识》
D、《创伤与修通》
5、(与常规饮酒的文化暗示不同)酒精依赖呢不一样,他完全变成一种( ),甚至是一种自我刺激的东西。
A、生活方式
B、消费方式
C、思考方式
D、交际方式
6、男人是不是真的怕老婆(惧内),事实上来讲,那个不是怕老婆,那是一种( )
A、错觉
B、包容
C、妥协
D、隔离
第六讲 单元作业1、有人说心理学是一种“读心术”,看穿别人的内心是否可能?看穿别人的内心是一件幸运的事还是麻烦事呢?
第七讲 团队管理模式第七讲 单元测验1、(弗洛姆认为)母爱太汹涌,可能就没有参透孩子他(她)的这种(哭闹)表达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自己的( )
A、生理需要
B、愤怒
C、存在
D、价值
2、只是有这样的一种模式,没有引进职业的经理人,没有专门的( ),那这个企业恐怕也很难维持。
A、信息系统
B、宣泄系统
C、决策系统
D、认知系统
3、任何组织,你不用刻意弄一个鲶鱼进去,一个组织当中都( )有。
A、不会
B、可能
C、会
D、不可能
4、为什么有时候中国的夫妻愿意要吵架呢?那其中一点就是,婚姻太长了,怎么办?定期要( )
A、叙叙旧
B、谈情怀
C、热热身
D、寻找个性空间
5、脱口秀型员工是指非常善于( )的员工
A、倾诉
B、反应
C、表达
D、思考
6、运动型员工是指只要( )好像头脑都僵化了的员工
A、一和人辩论
B、思考抽象问题
C、一坐办公室
D、出去旅游
第七讲 单元作业1、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多好朋友,也失去了不少好朋友?为什么我们会与自己的年青分离?与父母分离?与职业分离?结合心理学理论,谈谈为什么我们害怕分离?
沟通心理学期末考试沟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1、父母对孩子管理的实质之一是对孩子的( )。
A、控制
B、保护
C、依赖
D、教育
2、情感的产生是( )的一种需要。
A、欲望
B、本能
C、关系
D、深刻
3、员工和领导保持距离,就可以把领导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有强大力量的形象。这种(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
A、过度理想化
B、管理理念
C、思维方式
D、社会资源
4、不应该对员工( )地施加感情,更不应该把这种感情转化为员工的( ),以致让员工觉得无以报答而使企业解体。
A、无原则;内疚
B、过分;愤怒
C、草率;不负责任
D、主动;福利
5、权威的作用可以( ),确立群体规范,成为( )
A、融合思想;领袖
B、创造群体利益;发展愿景
C、凝聚群体动力;组织象征
D、保持组织边界;精神依赖
6、为什么总要在马上时限到是才开始工作?原因之一是( ),即在( )度过之前的时间。
A、无计划;思考中
B、有计划;布施中
C、理想化;梦想中
D、不自信;抱怨中
7、外倾情感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 ),对自己( )。
A、苛刻;施虐
B、控制;隔离
C、礼貌;放纵
D、开放;传统
8、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 )。这样的运行方式虽然有效率,但容易失去( )的一面。
A、停滞;制度化
B、无序性;弹性处理
C、理性化;互动性
D、自运行;人性化
9、社会禁忌与人际沟通规则的联系之一是( ),( )。
A、核定成本,有所为有所不为
B、定期交流,翻新禁忌
C、理性认知,合理诉求
D、积极互动,制定规则
10、男人的惧内是一种( ),( )。
A、传说;心理防御
B、应激惧内;因时因地的惧内
C、欲望隔离;合理化冲突
D、禁忌,人际互动模式
11、智慧男人群体通过女性( )的合理化方式,是男女在社会潜意识层面的一种默契,而不是( )那么简单。
A、彼此的良性互动;男欢女爱
B、自我疗愈;建立关系
C、间接管理自己欲望;单纯控制
D、理性思考;组织原生家庭
12、“单亲家庭的孩子有问题”的说法更多是这个群体中某些人的( )。
A、被控制感造成的假象
B、家族无意识
C、反向自我暗示
D、社会偏见
13、如果维持一种虚假的婚姻,即使孩子还在一个( )的家庭中生存,但是他的内心已经不( )了。
A、正常;正常
B、完整;完整
C、原生;原生
D、经典;经典
14、中国的婚姻是很多人的( )。
A、潜意识边界
B、移情产品
C、客体关系
D、理智化结果
15、宗教是一种( )方式。当自然难以理解、社会难以解读的时候,有些人以( )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生活。
A、文化投射;神秘
B、社会思考;不思考,只信仰
C、群体互动;规范
D、潜意识运作;精神隔离
16、平时也希望大家在运用沟通心理学理论,不要变成一个( )
A、照本宣科的人
B、过于僵化的人
C、人云亦云的人
D、野蛮分析家
17、钻山洞,在黑乎乎的草丛里爬来爬去,他们形成了一种我们在心理学上讲的( )
A、直觉
B、错觉
C、感觉
D、空间知觉
18、因为你付出了,因为做家务的这种先天条件,你反倒反而可能激发男人的( )
A、创伤情结
B、攻击情结
C、内疚情结
D、无意识情结
19、为什么你会莫名其妙地不喜欢一个人呢?原因在哪里呢?事实上他可能就是你不喜欢的那种( )。
A、人
B、欺骗过你的人
C、人格类型
D、拼爹的人
20、(丈夫去世,抛下孩子寻死),这种爱本身就是一种( ),或者说就是一种( )。
A、付出、无原则的善良
B、施虐、无原则的善良
C、剥夺、变相的控制
D、隔离、分离焦虑
21、事实上( )的出现是为了缓解( )所造成的生命代价。
A、语言、肢体冲突
B、工具、战争
C、互动、怀疑
D、宗教、信仰缺失
22、陌生人进入陌生世界,因为专业已经成为一种( )
A、设置
B、界限
C、垄断
D、隔离
23、当流言这样一种信息如果与( )结合的时候,就容易形成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在社会心理学里经常讲,叫做( )
A、群体无意识、集群的冲动
B、谎言、反社会人格
C、本能、角色丛
D、群体规则、隔离
24、心理学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写过这样一本书( )
A、《羡慕与妒忌》
B、《攻击与隔离》
C、《职场无意识》
D、《创伤与修通》
25、“宽容和宽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宽恕有种更大程度上的( )。
A、创伤经历
B、思维深度
C、宗教情怀
D、权威性质
26、有些孩子(潜意识)中(可能)承担什么责任呢?孩子要承担( )责任。
A、制造矛盾
B、再社会化
C、维系家庭的完整
D、维系家族的荣誉
27、家庭暴力者更像一个( )。
A、公然的探索者
B、合理的受挫者
C、拙劣的考古者
D、武断的挑衅者
28、心理学不是用来搞阴谋的东西,而是看到对方内心的东西,然后更好的去( )他,培养更好的( )精神。
A、分析;专业
B、研究;治疗
C、思考;职业
D、接纳;合作
29、你可能因为现场(商场)的特殊的设置和对象的选择让你的( )崩溃。
A、应激系统
B、认知选择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逻辑系统
30、复杂的事情、纠结的事情其实本身就是对中央处理器的一次提纯或者一次自动的( )、自动的( )。
A、纠正;紊乱
B、逻辑;卷入
C、练习;清洗
D、体验;施虐
31、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表达爱的方式会更加( )。
A、暧昧
B、直接
C、理性
D、自我
32、孩子从母体里出生之后,他(她)和父母、家庭有一个很长的( ),以便以一种类似于( )的方式学会各种生存技能。
A、逆反期;陌生人
B、生活依附期;学徒
C、断乳期;婴儿
D、隔离期;患儿
33、研究本能很大程度上来讲可能来自( )。
A、社会边缘群体
B、反社会人格群体
C、高知群体
D、主流群体
34、合理化冲突可以加剧人们对分离的焦虑。( )
35、母亲型领导方式可能减少对方对人情偿还的压力,避免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
36、孩子对父母合理的质疑有利于形成独立人格( )。
37、一个内心不安全的人更容易主动对人发起攻击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
38、某些个体的自我控制永远不能完全抵御社会本我,只有通过默许自己对他人的管理方能摆脱欲望的控制( )
39、角色扮演是社会人格无限摆动的需要( )
40、产生“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观点原因之一是社会某些群体的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 )
41、情人是一个“子人格群体”,真正破茧而出不需要充分考量互动成本( )
42、我们常常对自己的成功“内归因”,对他人的成功“外归因”( )
43、制定规则的过程应先隐藏个人禁忌( )
44、宽容与接纳很难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状态,多少有点被动。
45、选择性客体体现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融合性关系,是人类处理孤独的一种方式。
46、语言的冲突、逻辑的冲突是冲突当中的最高境界。
47、鲶鱼式精英管理能够促进团队的活力,我们可以适当刻意地为团队添加“鲶鱼”。
48、在爱情中,人们难以分手,有时是因为习惯于依赖,不一定是具有深厚的感情。